藝博會

大家的公共藝術
展覽期間:101.10.06- 103.02.09
展覽地點:高雄市立美術館
大家的公共藝術
◎ 給家長和老師的話

一九九二年,政府發布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」。
其中第9條,明訂公有建物及重大公共工程應設置公共藝術,其最初定位為「美化環境」。至今,蓬勃發展的公共藝術,其作用絕不僅於此。本展的目的,即在於透過案例,認識多層次的公共藝術樣貌,以及其互異旨趣特質。

隨著時代變遷,公共藝術不斷遞嬗其義。公共空間/場所為公共藝術實踐場域,雕塑、繪畫、壁畫、裝置、生態,乃至於街道家具、表演…從永久性、非永久性到計劃型案件,結合功能、民眾參與。公共藝術形式、觀點,多樣而開放。「讓城市更美」只是台灣公共藝術的初衷。這幾年,轉化為更深層的意義:如何藉由公共藝術,擾動社區居民,使城鄉生命力永續發熱。同時,公共藝術亦反映城市精神,如「貨櫃藝術節」、「鋼雕藝術節」,突顯高雄海洋、工業城市特色與氣質。

近年,經濟、移民、政治、性別、戰爭、氣候變遷等社會、環境問題不斷攀升,有些藝術家走出象牙塔,以社會關懷、生態療癒為取向,選擇參與式,對世界有益的創作模式。他們以創意手法進入公共領域中的諸多議題,企圖引發討論的觸媒。當藝術家打破「作者/作品」迷思,公共藝術,不再是一己之事,人們成了主動的參與者而非消費者。因此,近年來,藝術家使用公共藝術作為介入社會的媒介,以藝術的方式,達到公共的利益。

無可否認,很難清楚描繪公共藝術版圖。只能說,偏向「藝術性」或「公共性」,其實沒個準則或規範。如果,我們將它視為文化的行動,即構築了城市的日常生活,為人們打造共同生命記憶。
本展重點在於激發你與小朋友對於公共藝術的各種想像。
展覽中的問題,可以和孩子花點時間腦力激盪,尋找獨到觀點。
不懂或不知道,一點也不妨礙想像力的飛翔。
好好享受公共藝術的魔力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◎ 給小朋友的話

聽過「公共藝術」嗎?
「公共」+「藝術」=公共藝術。
聽起來相當簡單,不是嗎?
然而,事情可沒這麼容易。
什麼是公共?什麼是藝術?不是個輕鬆的話題。
「大家的公共藝術」試圖透過藝術家的作品和案例,說明公共藝術的任務。

公共藝術有什麼任務呢?
首先,來看看為什麼需要它。每個國家的想法不太一樣。有的國家希望公共藝術計劃可以增加新的藝術欣賞人口,創造24小時對大眾開放的不打烊美術館。有的國家希望美化環境、促進藝術創意、提高藝術家作品發表機會或豐富地方生活、凝聚居民情感…哇!工作真不少!所以,「公共」加「藝術」,企圖1+1大於2。

其次,「公共藝術」的「公共」明白點出,「藝術」不再是藝術家個人的事。公共藝術,具有人人共享的精神,不像放在美術館、畫廊的作品: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?公共藝術的製作,需受到大家的認識。「為什麼而做?」、「作品要放哪裡?」(不一定是作品,也可能是活動)、「和居民有什麼關係?」…藝術家創作公共藝術,一點都不能馬虎!

本展共計四個單元。
「公共藝術,是啥米?」以問問題的方式,鼓勵大家發揮好奇、探險的精神,提出想法!
「ㄆㄨㄆㄨ,公共藝術上路!」期望大家看見不同類型的公共藝術創作,以及維護祕訣;
「月亮和星星的家」既神祕又有趣,這是俄羅斯藝術家特地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光之藝術;
動手操作「藝術小精靈」,化身為小小藝術家,體驗創作的樂趣。

現在,你認識公共藝術了。
下次,走在路上、搭捷運、公園裡,好好睜大眼。
瞧瞧!公共藝術在哪裡?

參展藝術家:
里歐尼•提胥可夫、林玉婷、吳梓寧、洪添賢、黃法誠、董陽孜

※ 大家的公共藝術 點此觀看展場環景 
返回頁首